如今,我們的生活日漸富足,追求的重心也從物質問題轉移到了幸福感上。
做一個有幸福感的人,有兩大要點:
首先,我們要讓自己感到快樂。
其次,要讓別人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放心。
做人,要讓自己開心
古語有云:“世上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”。
一個人的痛苦,除去不可避免的意外傷害,更多還是杞人憂天。
還有一部分來自和別人攀比,跟自己較勁。
石崇和王愷都是西晉時期的巨富,在財富方面,他們總是攀比不止。
聽說王愷家用糖水刷鍋,石崇就用蠟燭當柴燒。
聽說王凱家用當時還很珍貴的石膏刷墻,石崇就用更加貴重的花椒涂抹墻壁。
可是這樣的攀比并沒有讓石崇感到自在,反而添了高處不勝寒的煩惱,不然,他也不會作一首《懊惱曲》獻給愛姬綠珠。
忙于計較和攀比,就算是富可敵國也不會快樂,而身為一個平凡人,我們不求精彩,只求自在。
在朝來夕去的人海中,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易之處。
能保持一個好的心態(tài),不被外在的煩惱困擾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對此,王陽明提醒我們:“人需在事上磨,方立得住,方能‘靜亦定、動亦定”。
看破人生的大悲大喜固然不易,但是我們可以全身心的去做好自己的事,認真負責的對待自己的人生。
在我們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時,不妨順應自己內心,冷靜處理每一個情況,淡定從容的過好每一天。
這個世界就像一場電影,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。
無論我們遇到了怎樣的困難,都不要一味沉溺在痛苦中,把自己活成一個悲劇角色。
孔子曾多次贊揚自己的學生顏回:“賢哉!回也。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。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!回也。”
真正有智慧的人,即使命運只給了他一口飯,一瓢水,住在簡陋的小巷里,在這種看似清苦的處境里,他們依舊可以自得其樂。
對于這個話題,在我們身邊,有的人或許會這樣想:
“我只有一個普通的家庭,沒什么大出息的普通兒女,和一個普通的愛人,別人卻能錦衣玉食,我有什么好快樂呢?”
殊不知,愛人在旁,兒女和睦,歲月靜好。這一切雖不出彩,卻也是很多家庭不睦,愛人不合的人求而不得的。
我們能和可愛的家人們一起過著有滋有味的小日子,本身就是難能可貴的幸福。
知足常樂,就是幸福。
做事,要讓別人放心
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無非是:“你辦事,我放心。”
現代社會不乏能人,但是,更多的人還是愿意和一個靠譜的人合作。
靠譜的人真誠厚道,他們總是有足夠的責任心督促自己去取得成績,腳踏實地,有一說一。
而那些不靠譜的人,嘴上如何天花亂墜,心里如何打著算盤,沒有責任心,終究是空談。
靠譜的人總是相似的,而不靠譜的人,可以說是各有各的不靠譜。
王陽明在廬陵做知縣時,總是勤于政事,大小政務躬親處理,毫不馬虎。
一位學生問他:“先生,您不累嗎?”
王陽明這樣回答:“做事沒有得失心,就不會覺得累。”
很多人把工作當成負擔,把責任當成包袱,做事滿腹牢騷,越做越累。
身體上的累只是需要休息,心累就沒那么容易恢復了。如果一個人總是一副身心疲憊的樣子,誰又能真正的對他放心呢?
反之,如果我們用一個積極的態(tài)度去面對任務,接受責任。好的心態(tài)反而會讓我們感覺身心輕快,事半功倍,更容易獲得認可。
圣人王陽明看重靠譜的品格,無獨有偶,被稱作“半個圣人”的曾國藩也提出了為人靠譜的四大準則:
無官氣,講信用,少大話,有條理。
這十二字真言看似簡單,想要做到卻是太難了。
有權勢的人愛打官腔,輕易許諾的人容易失信。
資質平庸的人愛說大話,多言的人容易不條理。
殊不知沒了官氣人會更加和善,做事自然一呼百應。守著信用人會更加踏實,也就更容易獲得尊重。
少說大話人會更加謹慎,昔日欠缺的能力也能慢慢學到手。說話條理不僅能節(jié)省自己的口舌,更能節(jié)約他人的時間,成倍提高效率。
處世之道,便也在這靠譜二字之間。
曹操在《短歌行》中寫道:“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;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”
人生短短數十年,能夠找到幸福感,何嘗不是一種福氣呢?
讓自己快樂,是幸福的基礎。
讓別人安心,是幸福的能力。
真正的聰明人,不會在過去的日子中尋找愁苦,而是在眼前的日子里經營幸福!
(文章來源于網絡,內容僅供參考,版權歸原創(chuàng)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?。?/p>